柜坊和寄附铺(柜坊)
关于柜坊和寄附铺,柜坊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柜坊是指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
2、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
3、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
4、 他们勾结富家子弟,从事赌博、盗窃等活动,在宋代屡有严禁。
5、《武林旧事·游手》就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到元代已不复存在。
6、 唐代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称为柜坊。
7、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名称。
8、唐德宗借长安富商钱,即得八十余万缗,足见柜坊经营规模之大。
9、柜坊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
10、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
11、因柜坊资金大,有钱人愿意寄存钱财,柜坊又兼似后世的钱庄。
12、钱以外的帛、粟、麦,是农民借钱的抵押品。
13、柜坊剥削的主要对象,仍是农民。
14、唐代广泛使用铜钱,人们预先将铜钱存放在柜坊,在进行买卖时,取用比较方便。
15、铜钱每贯重六斤四两,要携带大量铜钱出门,既重且很不方便。
16、市场上有了代人存钱的柜坊,自然很有利于商贸的开展。
17、柜坊实已具有近现代初期金融市场的某些业务雏形,这是唐代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反映。
18、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
19、形式 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次牟利。
20、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21、历史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唐宪宗年间),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22、此凭证即“飞钱”。
23、“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