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的源头和终点在哪里(白龙江)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白龙江的源头和终点在哪里,白龙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白龙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及人口1.1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武都县、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在甘肃境内流长381.5公里。
白龙江流域在甘肃省境内的部分是北纬32.60—34.40,东经1030—105.50,流域面积17846.3平方公里(白龙江流域还包括定西地区岷县东南的一部分)。
白龙江流域以主干流流经之地为主,也包括主要支流流经之地。
主要支流流经之地有甘肃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武都县的洛塘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
流域北面及东北面跟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定西地区的岷县、陇南地区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康县接壤,南面跟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九寨沟县、平武县及广元市的青川县相连。
整个流域山峦起伏,江河纵横,上游属岷山山脉,中游属秦岭山系,白龙江沿岸的开阔区域不多,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坡陡崖,居民绝大多数散居在河谷或半山坡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
也正因如此,民风淳朴,方言有一定的特色。
1.2白龙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全流域有近130个乡镇,藏族乡镇占1/6。
据甘肃省统计局1999年的统计[1],白龙江流域总人口约120万人,其中汉族约108万人,藏族约11万人,占总人口数接近1/10。
其余还有回族、氐族、蒙古族等,但数量不多。
2.居民来源与语言2.1在元代以前,白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一直是羌、氐、藏等少数民族。
汉族虽然陆续有进入该流域落业的,但数量很少。
明代开始,为了巩固边关,教化“异族”,政府开始了往白龙江流域大规模地迁徙汉人的“工程”。
加上明清两代的军屯、民屯,更为重要的是两次流民高潮,使汉民逐渐成为流域的主体居民。
第一次流民高潮出现在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期间,川蜀移民大量涌入白龙江流域。
第二次流民高潮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的陕甘回民大起义的十多年间,陕西移民大量涌入本流域。
前者是因为明代后期及清初,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流民。
由于白龙江流域山大沟深,林密流急,较少遭遇苛政和兵燹,因而吸引了大批流民。
尤其加上地域因素,四川、湖北涌来的流民更多。
今陇南各地普遍流传着其祖先是由“四川大槐树”下迁来的说法。
根据民国时期编纂的《徽县新志》和《西和县志》(徽县、西和两县现均属陇南地区,与武都县毗邻)和现今能见到的一些家谱材料,证明这些说法是确实的。
《徽县新志》“移民”条载:“数十年来,四川、湖广人络绎而至,垦荒落业,山中已无闲田,编其户曰客户。
[2]”《西和县志》载:“清咸、同时,山、陕客商来县者甚多,久之有家室田产,因而入籍者不少。
且明末兵燹之后,土著流散他方,以致田亩荒芜,他省之人有来此垦荒以久住者,四乡皆有,今溯其原籍,四川人实居多数。
[3]”后者是清代中期以后,陕西、山西的流民不断涌入该地区,尤其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的陕西回民起义,致使关中大乱,人口空前流失,数百万流民徙往他乡。
陕西省在明清两代有一次大的人口下降过程,即是清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十三年(1874)的陕甘回民起义至失败期间。
据赵文林等所著《中国人口史》[4],陕西人口在1863年为12023672人,每平方公里为60余人,到了1874年只有7756057 人,每平方公里为40人,减少了近500万。
白龙江流域的大量史志资料表明,陕西、山西人进入该地区的数量很多。
综上所述,白龙江流域的居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北、陕西、山西。
2.2跟居民的主体密切相关,白龙江流域最初的优势语言是羌、藏语。
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大规模入住白龙江流域,使汉语成为其优势语言。
流域的汉语有两个历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川语”。
可以想象,“川语”在明末清初对流域的语言及方言无疑冲击非常之大。
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以川语为首的西南官话应当是白龙江流域的优势方言。
该流域原有的藏语圈被越挤越小。
第二个层次是“关中话”。
关中话的漫入,冲击和侵蚀了以四川话为优势的流域固有汉语方言,使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对峙、抗衡,进而形成了中原官话为主流、带有明显西南官话色彩的现代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面貌。
3.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跟中原官话及西南官话的语法比较3.1比较方法。
基于白龙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的历史背景,我们认为本流域的汉语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的过渡方言。
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空间上的共时层面,一是时间上的历时层面。
这两个层面在语言上是怎么结合的?笔者试图从语法的角度,讨论今天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中,中原官话的特征与西南官话的特征各有哪些具体表现。
我们选取了能够反映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概貌的15个方言点,自上游至下游依次是:迭部县电尕乡(县城所在地)、洛大乡;舟曲县峰叠乡、城关镇;宕昌县哈达铺镇、宕昌镇、化马乡;武都县两水镇、城关镇、汉王镇、洛塘区;文县临江乡、城关镇、碧口镇、中庙乡。
我们以西安话为中原官话的代表,成都话为西南官话的代表。
以西安话和成都话为两极,将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跟西安、成都方言语法作一比较。
跟西安话与成都话比较的目的,在于统计白龙江流域各方言点语法特征跟中原官话接近还是跟西南官话接近。
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语法材料均为笔者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
西安话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孙立新的《关中方言略说》[5],王军虎《西安方言词典》[6],及黄伯荣主编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7]中有关西安话的部分。
成都话的材料主要依据张一舟、张清源、邓英树著的《成都方言语法研究》[8],梁德曼《四川方言与普通话》[9]以及《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中有关成都话的部分。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