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洞庭的全文及翻译】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秋夜景色的七言绝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全文、翻译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原文与翻译
诗句 | 翻译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洞庭湖的水色与秋天的月光相互映衬,和谐相融。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湖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风浪,尚未打磨的铜镜般明亮。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远远望去,洞庭湖中的君山青翠欲滴。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好像在白银做的盘子中放着一只青色的田螺。 |
二、作品背景与赏析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全诗通过对洞庭湖秋夜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画面感强;
- 用比喻手法,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情感表达:
虽然诗人身处逆境,但并未沉溺于悲凉之中,而是以欣赏自然的方式寄托情怀,表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三、拓展知识
知识点 | 说明 |
作者简介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
创作时间 | 约公元824年左右,刘禹锡任朗州司马期间。 |
诗歌体裁 | 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
四、总结
《望洞庭》作为一首经典古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智慧。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刘禹锡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