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经验 > 宝藏问答 >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

2025-09-18 09:31:32

问题描述: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09:31:32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不见泰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或局部的情况,而忽视了更大的整体或长远的后果。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源于古代的历史典故。

一、成语出处

“不见泰山”的最早出处可以追溯到《孟子·尽心下》:

> “不见泰山,而以为小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看到泰山,却以为它是一座小山。后来引申为:看不到大的事物,反而误以为它是小的,比喻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二、成语释义

词语 释义
不见 没有看到、不了解
泰山 中国五岳之首,象征高大、重要
成语整体意思 比喻人眼光狭隘,只看到眼前的小事,而忽略了大局或重要的东西

三、成语故事背景

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孟子曾用“不见泰山”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见过真正的高山,就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高度,也就容易被眼前的琐事所迷惑。

有一次,孟子与弟子们讨论国家治理的问题。他指出,有些人只关注眼前的得失,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就像没有见过泰山的人,把一座小山当作高山一样,这是非常危险的。

四、成语用法与例句

用法 例句
形容人目光短浅 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真是不见泰山。
批评缺乏远见的行为 这个决策只考虑短期收益,简直是不见泰山。
用于劝诫他人要有远见 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看得更远一些。

五、总结

“不见泰山”这一成语,不仅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跳出局部,放眼全局,避免因视野狭窄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不见泰山
出处 《孟子·尽心下》
释义 比喻目光短浅,忽视大局
故事背景 孟子批评目光短浅的人
用法 形容人缺乏远见,劝诫要有全局观

通过了解“不见泰山”的来源和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智慧,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判断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