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内荏的解释】“色厉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言也善,其心也狠,色厉而内荏。”意思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常用来形容人外表看起来很厉害、很凶狠,但实际上内心胆怯、软弱,缺乏真正的实力或勇气。
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些人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出强硬态度,但实际并无底气,容易被识破。
“色厉内荏”形容一个人外表强硬、气势汹汹,但内心却十分胆怯、软弱。这种人往往在表面上表现得很有威严,实则没有真才实学或坚定意志,容易被看穿。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虚有其表、不敢面对真实情况的人。
表格展示:
词语 | 色厉内荏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拼音 | sè lì nèi rěn |
释义 | 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
用法 | 形容人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
近义词 | 外强中干、虚张声势、装腔作势 |
反义词 | 内外如一、表里如一、刚正不阿 |
例句 | 他虽然嘴上说得厉害,其实心里害怕,真是色厉内荏。 |
适用场景 | 批评或描述外表强硬但内心胆怯的人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色厉内荏”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也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刻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内外一致,避免成为“色厉内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