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在日常的保密工作中,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特别是在开展保密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非法获取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以下是对相关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一、
在保密检查过程中,非法获取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主要包括纸质文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等。这些载体可能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存在泄露国家秘密的风险。对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需及时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取证、责令整改、立案调查、行政处罚等。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法载体,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例如,对于非法获取的涉密文件,应立即收缴并销毁;对于非法持有的电子设备,需进行数据清除和安全检测。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与警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为提高保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还需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检查主体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检查对象 | 保密单位、机关、企业等 |
发现问题 | 非法获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
载体类型 | 纸质文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等 |
处理措施 | 现场取证、责令整改、立案调查、行政处罚等 |
后续管理 |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人员保密意识、定期培训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
风险等级 | 高风险(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可以看出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面对非法获取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时,需采取系统性、规范化的应对措施,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