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名词解释】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出现异常,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泵血。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由窦房结(心脏的天然起搏器)控制,每分钟约60至100次。当心脏电信号传导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根据发生部位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症状,有助于早期识别与治疗。
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或传导路径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或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从轻微到危及生命不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二、心律失常的主要分类
分类 | 名称 | 特点 | 常见症状 |
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 | 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 心悸、胸闷、头晕 |
窦性心动过缓 | 心率低于60次/分钟 | 头晕、乏力、昏厥 | |
窦性停搏 | 窦房结暂时停止发放电信号 | 晕厥、意识丧失 | |
房性心律失常 | 房颤 | 心房快速而不规则跳动 | 心悸、气短、疲劳 |
房扑 | 心房有规律但快速跳动 | 心悸、胸闷、血压下降 | |
房性早搏 | 心房提前发出电信号 | 心悸、心跳不齐 | |
室性心律失常 | 室性早搏 | 心室提前收缩 | 心悸、胸痛、头晕 |
室颤 | 心室无序跳动 | 猝死、意识丧失 | |
室速 | 心室快速跳动 | 胸痛、呼吸困难、晕厥 | |
传导异常 | 房室传导阻滞 | 电信号在心房与心室之间传导受阻 | 心悸、头晕、乏力 |
预激综合征 | 心脏存在异常传导路径 | 心悸、晕厥、心律失常发作 |
三、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 电解质紊乱:如钾、钠、镁水平异常。
- 药物影响: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 神经系统因素:如压力、焦虑、交感神经兴奋。
- 其他因素: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睡眠不足等。
四、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 心电图(ECG):最常用检查手段,可记录心脏电活动。
- 动态心电图(Holter):连续24小时监测心律变化。
-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
- 运动试验:观察运动状态下心律变化。
- 电生理检查:用于复杂心律失常的精确诊断。
五、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
- 非药物治疗:
- 心脏起搏器: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
- 除颤器:用于室颤等紧急情况。
- 导管消融术:针对特定心律失常进行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良好作息。
六、总结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各异。及时识别并采取合理治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体检,关注自身症状,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种具体心律失常的详细信息,可参考相关专业文献或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