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谁的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句话虽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但其出处却常常被误传或混淆。本文将从历史文献出发,对这一成语的来源进行梳理,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相关信息。
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虽然这句诗并非原句,但在后世的引用和演变中,它逐渐成为描述蜀道险峻的代表性语句。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该句可能源自更早的史书或典籍,如《战国策》或《三国志》,但这些说法缺乏直接证据支持。
总体来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权威的出处应归于李白的《蜀道难》。尽管诗句原文略有不同,但其精神内涵与后人所用的版本高度一致。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出处 | 李白《蜀道难》 |
原文出处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作者 | 李白(唐代) |
作品背景 | 描写蜀道之险峻,表达对蜀地地形的惊叹 |
后世引用 | 多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 |
学术争议 | 有观点认为可能源自《战国策》或《三国志》,但无确凿证据 |
文化影响 | 成为形容山川险要的经典语句,广泛用于文学与军事描写 |
三、结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非原句,但其精神内核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无论是李白笔下的蜀道,还是后人对地理形势的描绘,这句话都承载着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在阅读古诗、研究历史时,了解其真实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