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读音及解释】“怙恶不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顽固地坚持错误,不肯悔改。下面将从读音、含义、出处、用法以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怙恶不悛”出自《左传》,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其中,“怙”意为依靠、凭借;“恶”指坏事或罪行;“悛”意为悔改。整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使用较为正式,常见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如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等。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写作和表达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怙恶不悛 |
拼音 | hù è bù quān |
出处 | 《左传·隐公三年》:“怙乱不悛,莫可救也。” |
释义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词性 | 褒义/贬义?(贬义) |
用法 | 用于形容人顽固不化、屡教不改的行为。 |
近义词 | 执迷不悟、死不悔改、冥顽不灵 |
反义词 | 痛改前非、悔过自新、幡然醒悟 |
例句 | 他屡次违反纪律,怙恶不悛,最终被开除。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语气严肃:此成语带有明显的批评意味,不宜用于日常轻松语境。
- 对象明确:通常用于描述有明显过错且拒绝改正的人或行为。
- 搭配得当:可与“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了解“怙恶不悛”的读音、含义及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场景和表达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